2025新文化運動月論壇
【臺灣糖的甜蜜與苦澀】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針對每年不同的主題進行解析與對談,與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達歷史知識,並反思現代處境。
糖,可以說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糖業也是臺灣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頁,甚至幾度左右了臺灣的經濟局勢。隨著日治時期引進現代化製糖技術,臺灣迎來製糖產業高峰,成為矢內原忠雄筆下的「糖業帝國」,也推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2025年新文化運動月論壇即將於10/4(六)、10/5(日)舉辦,本次論壇要講述的是「臺灣糖業」,共計四場講座。歡迎對日治臺灣歷史或對糖業議題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論壇一
日治臺灣糖業經濟體的誕生
臺灣製糖源自17 世紀的荷治時期,在日治時期有了現代化的發展,一度成為臺灣產值最高的產業。透過經濟史的研究,可以看到日治臺灣的製糖業,多年來透過政府從作物和製程改良、改造經濟體制等方式改變生產環境,並搭上世界的經濟方向,形成發展蓬勃的現代化經濟體。
日期│10月04日(六) 10:00-12:00
地點│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會議室(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 號)
主持人|謝金魚
講者|黃紹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
論壇二
甜蜜以外的滋味──日治文學作品中的糖業敘述與意象
文學作品中紀錄的人事時地物,不僅只有文學或考證上的意義,更蘊含了作者所欲言說、寄託的理念。本場次的兩位講者,將剖析日治時期重要文學作品中關於糖業的各種描述與意象,一窺當時臺灣文學作者們對於糖業的觀察、紀錄與批判,帶領民眾從不同角度認識當時的糖業。
日期|10月04日(六) 14:00-16:00
地點|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會議室(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 號)
主持人|謝金魚
講者|周馥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江昺崙(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文史工作者)
論壇三
當農業遇上工業化 ──《劉崧甫鐵窗日記》裡的「二林事件」
《劉崧甫鐵窗日記》可說是目前研究臺灣糖業、農民運動的最新資料之一。透過二林事件當事人劉崧甫的第一手記錄,可以看到當時臺灣糖業的發展、農民運動的興起與目標。本場次兩位講者都是出版這本日記的參與者,他們將分享本書的解讀、編輯過程,並帶領聽眾了解當時糖廠與農村之間的衝突。
日期│10月05日(日) 10:00-12:00
地點│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會議室(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 號)
主持人|李律
講者|都留俊太郎(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李威寰(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論壇四
從糖廍到糖廠 ── 日治時期現代化糖業的興起與意義
日治時期,臺灣製糖的單位由糖廍轉為現代化糖廠,除了環境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形成大量、持續、系統化的生產概念,這不僅改變了農村景觀、農民生活,更形成前所未見的生產共同體。透過糖業生產的討論,得以看到當時臺灣社會面對的挑戰與因應之道,以及隨之產生的現代化發展。
日期│10月05日(日) 14:00-16:00
地點│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會議室(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 號)
主持人|李律
講者|莊天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林榮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報名方式:請點選本網頁下方網址連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