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4中秋、國慶休館公告
【特展換展公告】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活動】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世壯運志工招募中!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熱門關鍵字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熱門關鍵字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4中秋、國慶休館公告
【特展換展公告】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活動】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世壯運志工招募中!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首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1920年代,臺灣仕紳與東京留學生,創辦了《臺灣青年》雜誌,為輿論發表、文化輸入之機關,以此啟蒙臺灣同胞。由於每期各有日文、漢文兩版,又偏重思想、政論的文章,篇幅有限。因此,編輯群為增加時事報導的版面,便將漢文版獨立,在1923年4月15日發行了《臺灣民報》創刊號。
擔任編輯人的
林呈祿
在創刊詞提到了民報的任務:「唉!最親愛的三百六十萬父老兄姉!我們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慾望平等,要求生存,實在非趕緊創設民眾的言論機關,以助社會教育,並喚醒民心不可了。」時任總督的田健治郎,也在訪談中讚許民報欲實現「啟迪民智」的目標。
當時的民報是由臺灣記者編輯後,再送往東京印刷,待通過官方檢閱才能銷售,耗時甚多。所以,最初是以「旬刊」發行,到了1925年才改為「周刊」。報導內容,涵蓋島內外的政經、社會、文化等議題,也曾多次採訪總督。
民報對於殖民統治的批判,自然也引起官方不滿,透過刪減文字,或威脅讀者購買。但發行量仍舊持續成長,在1925年8月更是突破了一萬份。1927年,在
蔡培火
等人與總督府(當時總督為上山滿之進)的斡旋之下,《臺灣民報》終於獲得在臺灣的發行許可。
《臺灣民報》作為「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定位與意義,或許可以用
蔡惠如
在創刊號的一段話來說明:
民報達民情 民權任你評
民心真未死 民族自增榮
▲
圖片引自
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