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3春節開館時間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3春節開館時間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首頁
展覽資訊
特展回顧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青年這個詞彙對於現代的我們並不陌生,而且有時會將他會與「覺醒」、「熱血」這些詞彙連結在一起。而這樣的定義與概念,應該追溯至日治時期的大正民主思潮,即使在清代也有使用青年一詞,然在概念上卻有所不同。而青年在日治殖民時期的文化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檔展示將從爬梳清代、日治時期及現代文獻開始,展現不同時期對「青年」不同的定義,以呈現「青年」概念慢慢轉變及凝煉出現代樣貌的歷程。同時透過展出《臺灣青年》、《臺灣民報》等重要刊物及活動照片,呈現當時青年們舉辦《臺灣青年》、《臺灣民報》、參加文化協會、推動罷課等活動,試圖透過文化啟蒙運動喚醒更多臺灣「青年」的等作為。
展覽中也以官制青年團的獎狀、講習訓練會所用到的教材,說明總督府意識到青年帶來的統治危機後,成立了官制青年團吸納臺灣青年,試圖進行思想控制的種種行動,以及臺灣青年們面臨自主性被剝奪後面臨的處境及各種抉擇與回應。
《一個「青年」的誕生》特展試圖透過青年群像的概念,逐步拼湊日治時期臺灣青年的完整樣貌,帶我們重回百年前面對那些挑戰的歷史時刻。
展訊
展覽時間:2020.10.11—2021.05.16,週二至週日,9:30—17:30 週一公休。
場 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二樓特展區
教育推廣活動
◎學校裡的抗爭:1922年臺北工業學校的罷課事件
講師:鄭麗玲
時間:2020/11/21(六)14:00-16:00
「為什麼日本學生可以決定我們畢業旅行要去哪裡?」「不是少數要服從多數嗎?」
居住於臺灣的日本人與臺灣人,在總督府頒布《臺灣教育令》(1922)以前,是不能「共學」的。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或多或少影響了數起大型的學生運動。
1922 年 2 月 ⋯⋯ 臺北師範學校學生抗爭事件
1922 年 2 月 ⋯⋯ 臺南商業專門學校北上陳情
1922 年 3 月 ⋯⋯ 臺北第二工業學校學生全數罷課離校抗議
「全數」?
沒錯,當時工業學校內的臺籍學生,不滿人數較少的日籍學生,卻能決定畢業旅行的行程。203 位學生在期末考以前立下盟約,罷課並絕食。而這些抗爭的學生中,有些遭退學處分後,後來受到文協的資助留學海外,成為後來「反日」思潮的中流砥柱。
本次演講將以這幾件 1920 年代激烈的學生權益抗爭事件為基礎,討論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前後的 1922 年,當時臺灣青年的抗爭。
◎戲檯外的戰爭:總督府、文協與青年娛樂
講師:徐聖凱
時間:2020/12/26(六)14:00-16:00
「我們晚點去新開幕的公園玩好不好?」
「等等!去了可能就會落入總督府的計謀!」
總督府的計謀?1920年代後半,臺灣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休閒娛樂活動逐漸大爆發。但在歌舞昇平的表面下,卻是以臺灣知識份子為首的文協運動以及代表總督府官方的抑制運動互相較勁的最高峰。
當時雙方分別推動不同的休閒娛樂活動,試圖爭取到最多民眾的支持,這場藏於休閒娛樂幕後的「場外的戰爭」,便是總督府試圖抑制臺灣人意識的計謀之一。
這場藏於幕後的戰爭,凸顯了臺灣社會知識階層與一般民眾之間的差異與隔閡。百年後的我們重新回頭看,這場戰爭到底位於何方,誰又能真正代表「臺灣人」呢?
本場講座以1920年代的戲劇、賭博、歌謠、跳舞、遊樂園、公園等庶民娛樂和娛樂場所為例,告訴大家這場娛樂下暗潮洶湧的「場外戰爭」青年們與總督府是如何較勁與對立?
◎殖民地青年與世界思潮
講師:吳叡人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2021/01/16(六)14:00-16:00
講題:
家園與世界:一戰後的民族思想與青年運動
﹏﹏﹏
「現在我臺灣所該覺悟的,正因以青年的地位是不可自限於臺灣的,須進而做東亞的青年,也是進而為世界的青年。」──施至善,〈臺灣青年的覺醒論〉,《臺灣民報》,1924年10月11日
﹏﹏﹏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緊接而來的是自由思潮興起的 1920 年代,這股吹向全世界的自由之風,也吹到了包含臺灣在內的許多殖民地,掀起了以青年為核心的反抗運動。1920年代是自由思潮興起的年代,這股吹向全世界的自由之風,也吹到包含臺灣在內的許多殖民地,掀起以青年為核心的社會運動。
吳叡人老師將在本場講座,帶我們認識 1920 年代世界各地的青年運動,而這些思潮與行動又如何影響臺灣青年。把臺灣放回世界的座標,重新探討臺灣青年的啟蒙、覺醒與行動。
◎特展導覽
▌時間:03/20(六) 、04/17(六)10:00-12:00
▌集合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講師:吳亮衡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故事》專欄「尋『臺』啟事」作者
《觀・臺灣》季刊執行編輯
▌活動流程 ▌
09:50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一樓大廳集合
10:00《青年的誕生》特展展場導覽
11:00 街區導覽(靜修女中、春風得意樓舊址、大安醫院舊址、臺北迪化街郵局)
◎特展導覽
▌時間:
2021/04/24(六) 10:00—12:00
▌集合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講師: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特展走讀活動導覽員
▌活動流程 ▌
9:50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一樓大廳集合
10:00《青年的誕生》特展展場導覽
11:00 街區導覽(由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出發,行經靜修女中、春風得意樓舊址、文萌樓、大安醫院舊址、山水亭、臺北迪化街郵局、永樂廣場等地)
◎
主題講座:日本時代文青必讀即時榜
講者|黃震南 活水來冊房 藏書家
日期|2021 年 5 月 1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二樓教室(大同區寧夏路87號)
※講座上限70位,後補10位。報名成功者,會統於一週內發送報名成功信件。詳細規則請見表單內注意事項。
大多數有殖民地經驗的國家,殖民者為管理方便與殖民順利,往往設立重重阻礙,要讓「啟迪民智」的書籍不能輕易流通到市面上。
然而,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被新式教育打開眼界的臺灣青年們,不可能就這樣善罷甘休,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取得總督府眼中的「禁書」。
這種打破禁忌的滋味,說來可能有點刺激,但也可看出臺灣人試圖在嚴密的統治下,找尋「自由」與「自我」的意圖。他們是如何從日文教育到自學「臺灣話文」、「舊文學」,甚至是「北京話文」呢?(也太有國際觀,根本百年前的斜槓青年,三語並用 trilingual!!!
想知道當時的臺灣青年或學生之間,流行著什麼樣的書呢?又有哪些書「不可不讀」呢?什麼樣的書又會被列為「禁書」呢?歡迎來聽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