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3春節開館時間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3春節開館時間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首頁
館所活動
活動回顧
2021年活動回顧
埕樂通【新文化運動月串聯活動】(2021年)
埕樂通【新文化運動月串聯活動】(2021年)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波麗路的小秘密 (新文化運動月-文協百年串聯活動1)
一百年前的台灣正受新文化運動影響,除了思想上的逐漸開放外,在藝術創作上及飲食方面也受到西洋文化影響,波麗路創辦人廖水來本身熱受音樂藝術,波麗路是早年台灣畫壇的重要基地,第一代赴日習藝的美術家,諸如廖繼春、顏水龍、李梅樹、楊三郎、陳澄波、陳清汾、李石樵,以及再晚一些的第二代畫家如陳德旺、張萬傳、洪瑞麟、陳春德等人,都經常在這裡聚會並展出作品。讓我們從當時食物的味道及這些藝術家所常待的波麗路,認識不同的新文化。
形式: 講座
日期時間: 10/16 15:00,共一場次
執行地點: 埕樂通2樓
參加對象: 一般民眾
報名機制: 線上報名(FB)或於本基地洽詢工作人員
人數上限: 15人 (開放線上直播)
講師:李東明(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博士、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兼室內設計系主任、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長)
恁阿祖細漢時的流行樂 (新文化運動月-文協百年串聯活動2)
今年恰逢文協百年,在1930年代也正是台灣流行樂受新文化運動思潮而開始解放的年代。受新文化運動影響,除了思想上的逐漸開放外,影響最深的就屬當時流行音樂,包含如在地作詞家李臨秋的「望春風」,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桃花泣血記」,講述都與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自由戀愛有關。從流行樂曲發展來看文協百年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其實也是大時代下的另一種發展故事。這些音樂的故事,讓不只透過口說,還有音樂的演出來欣賞那個時代的流行。
形式: 講座及音樂演出
日期時間: 10/17 15:00,共一場次
執行地點: 埕樂通2樓
參加對象: 一般民眾
報名機制: 線上報名(FB)或於本基地洽詢工作人員
人數上限: 15人 (開放線上直播)
講師:周恭平(曾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專任小提琴演奏員、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常任、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台中市交響樂團等國內各大樂團)
演出合作樂團:台北演奏家聯盟管弦樂團(室內樂組合)
埕樂通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E5%9F%95%E6%A8%82%E9%80%9A-104907274225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