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新文化館防疫措施(2022年6月30日更新)
~HELLO TAIPEI~臺北市單一陳情系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就是我的無牆博物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臺灣辯護士 ─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首頁
館所活動
活動回顧
2021年活動回顧
新文化運動月(2021年)
新文化運動月(2021年)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活動官網】
https://tncmmm-tca100.tw/
「一個獨立的國家必須具有獨自的文化,譬如文藝、美術、音樂、演劇、歌謠等等。不能夠養成自己的文化,縱使表面具有獨立的形式,文化上也是他人的殖民地。」── 賀川豐彥
受此啟發,臺灣文化協會以「謀臺灣文化之發達」為宗旨,成立「讀報社」,訂購《臺灣民報》、漢日文重要報刊,辦理各式講習會,舉辦「夏季學校」,「美臺團」播放電影、成立各演劇社推出新劇,以各式媒介推廣理念不遺餘力;而「文化演講會」所到之處更是萬人空巷,點燃全臺烽火、激發民氣。
在100年前新舊文化更迭的時期,文協的知識分子們以不同的路線各自描繪著理想的國家藍圖,也為臺灣帶來多元思潮的養分。這是臺灣人意識凝聚的起點,於此同時期開展的臺灣文學、美術、音樂歌謠、新戲劇,乘載著一代知識分子在大時代下對於理想家國的關懷與想望,也是臺灣史上思想最為奔放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
百年後的今日,臺灣與全球正面臨著Covid-19疫病的侵擾。在疾病面前我們被迫改變既有的習慣、創造新的生活模式,停下來反思過去,也不停思索未來,這揭示著再一次新舊更迭的時期已來臨。
2021主題 「文協百年・時空重現」
值此文協百年紀念時刻,座落於文協重要歷史現場-大稻埕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10月館慶「新文化運動月」規劃了以「文協百年・時空重現」為題的藝術節,透過特展、變裝市集、論壇、戲劇、音樂會、線上講座、Podcast、線上書展,以及刊物出版等多元型態活動,邀請大家重回文協年代,除了認識這段重要歷史之外,更期待提煉出臺灣文化協會追求向上、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用以審視當下的生活。除了凝鍊與體現當下臺灣社會多元價值之外,更接續思考,下一個百年我們要往哪裡去。
實體活動
特展《趣吧!與百年前的趣味相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樓特展區
9/25
-
12/5
你的興趣是什麼呢?是宅在家裡追劇、還是翻滾翻到奧運去?日本時代的新事物與新空間,豐富了臺人興趣休閒的選擇,卻也離不開政治角力,知識分子欲推廣正向興趣提升文化,而殖民政府則由政策建設拉攏民心。讓我們從展場回到百年前,一探文協成員如林獻堂等人的興趣為何,見證那段新趣味萌芽綻放的歷史。
音樂市集《本島音樂會》變裝市集
大同區永樂廣場
10/16(
六
)11:00-18:00
新舊文化交會地,人文薈萃大稻埕,1920年代的大稻埕,是怎樣的風貌?商業繁榮、洋樓林立,更是臺灣新文化運動重要的歷史現場。在2021年文協百年的時刻,邀請大家共同變裝回1920年代的穿搭,來大稻埕逛逛百年商家的市集、聽聽現代音樂創作者重新演繹雋永的百年歌謠,體驗大稻埕最復古的新味道。
特別活動《文協百年紀念日》
10/17
當天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寫下觀展感想,並於臉書或IG打卡留言「#文協百年全島串連」,即可換取館方特別設計的文協百年小禮物,送完為止。
文協百年店家合作
9/25
-
11/14
1920復古西裝與旗袍、最早的約會西餐廳、好吃又可愛的文協雞蛋糕,此次特別邀請大稻埕知名店家串聯,推出全新以文協為主題的相關商品。百年來,大稻埕從茶葉貿易開始,發展到知名的南北貨、中藥聚集地,而大稻埕店家在近年更加入許多年輕元素,試圖以現代手法和傳統對話,在經典中發揮更多創意,快來看看這次有哪些好吃好玩好讀的酷東西。
活動詳情請密切注意粉專訊息
線上活動
影片徵件《我的文協百年》
9/1
-
11/14
您有滿腔的熱血、無限的創意爆發,需要平台發聲嗎?以「我的文協百年」為題,無論您是對文協的疑問、對文協的理解,或者我與文協的連結、文協對我的影響等,都熱烈歡迎投件!在疫情期間一起打破邊界束縛,展開穿越時間的對話,分享你的文協,請大膽創作吧!
徵件辦法|30秒~5分鐘影片,可支援上傳至 YouTube 的檔案格式。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noGWxe
獎項獎勵|8種獎項,總價直逼6萬元
得獎公布|11月底之前,於本館臉書粉專公告
推廣活動《播客與講座》
10/1
-
11/14
線上播放!
每天固定來⼀點30分鐘的《文協10X10》podcast新文化健康操,讓想法與腦部肌肉保持靈活有彈性!今年文協百年特集除了有聽的知識,線上講座也將邀請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分享,以歷史文本發展創作及策展歷程,在疫情期間透過科技在家感受新文化力。
播放平台
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
活動詳情請密切注意粉專訊息
書展《無書者大會》
10/15
-
11/30
線上書展!
防疫期間雖然身體受限,依舊無法阻攔閱讀與思想的自由。年度線上書展將規劃「百年記憶」、「感受新文化」、「百年追尋」三大主題。書單囊括歷史、生活藝術,以及歷史再創作之優秀作品,不僅彙集多元的思想故事,也從字裡行間再次回望百年臺灣,認識屬於臺灣的新文化運動。
活動詳情請密切注意粉專訊息
論壇《文化問・診》
10/23(
六
)
-
10/24(
日
)
線上直播!
臺灣文化協會的成員們對文化啟蒙的使命、追求自治的理想和對政治的熱情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而文協成員奮力推展的「臺灣文化」,究竟是什麼?他們當時所追求的理想實現了嗎?當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延續?歡迎與我們在文協百年的時刻,展開一場現在與過去的對話。
10/23(
六
)
10:00-12:00
㇐
邊運動
㇐
邊書寫:文協青年創作中
講者 朱宥勳(作家) 陳允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報名連結:
https://bre.is/mwayfVgv
14:00-16:00
書信日記裡的文協側寫:林獻堂和他的文協朋友們
講者 林承俊(林獻堂曾孫,霧峰林家頂厝管理人,明台高中副校長) 廖振富(前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報名連結:
https://bre.is/VwkxKmVr
10/24(
日
)
10:00-12:00
新文化運動的公共性:從交通建設的評議談起
講者 蔡龍保(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古庭維(《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舊打狗驛故事館館長)
報名連結:
https://bre.is/eSsoeRbp
14:00-16:00
誰的文協?誰的追求?新文化運動的未竟之夢
講者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報名連結:
https://bre.is/kwYPfBCd
※
論壇手冊電子檔下載
戲劇演出《百年催生》
10/30(
六
)14:30
、
10/31(
日
)14:30
線上播映!
https://reurl.cc/V5MObZ
如果文協沒有成立,臺灣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呢?小販孝友與警察振揚不慎跌入時空隧道回到日治時期,遇見身份成謎的特高警察,在回到未來與拯救文協的抉擇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他們會挺身而出還是獨善其身?《百年催生》2021年經典再製,線上限時播映!帶大家一起回到青年覺醒、文協誕生的1921年!
紀念音樂會《文協臺灣
-
百年的光與影》
10/30(
六
)19:30
線上播映!
https://reurl.cc/0xW8gY
當說書、國樂、經典老歌、詩歌及舞踊等表演藝術與臺灣歷史融合後將會併發出什麼樣的燦爛火花呢?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琴園國樂團林谷珍團長共同打造的這場藝術饗宴,將為觀眾呈現一百年前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推動「臺灣文化協會」,啟蒙人民思想的精采故事。就讓我們從這場音樂會中,認識並紀念這場屬於我們臺灣人自己的文化啟蒙運動吧!
刊物出版
《掛號
10X10
》
10/17(
日
)
書信與日記除了承載情感,記錄時事,也是是穿越時間的信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文協百年推出《掛號 10 x 10》特刊,其中「日記解讀」透過翻閱 1920 年代文人志士第一手日記資料,讓讀者有機會一窺更真實的歷史面貌,並提出十種領域的「議題思考」,試圖更貼近1921、2021兩個時代的臺灣,與讀者一起體認「歷史就是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