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登臺.文化大拚場 ─ 2022 年新文化運動月熱烈展開
2022 年新文化運動月以「新劇/文化劇」為主題,從日治時期新劇史的角度,回望知識份子為宣揚新知、啟迪民智,所做的嘗試與努力。
【特展】新時代大登臺 ─ 日治時期臺灣新劇運動浪潮
展期|2022 年 9 月 28 日~ 2023 年 8 月 13 日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樓特展區
19 世紀末日治時期戲劇受到西方思潮與近代社會文明影響,一群關心社會的知識分子們開始展開「新劇」的新式戲劇嘗試。希望以「新」除「舊」;取代舊劇 – 歌仔戲, 並帶給民眾文明的新觀念。然而,因戲劇條件的不成熟與殖民政府的干預下,新劇未能 發展成熟,亦無法顛覆當時最受民眾歡迎的歌仔戲。
臺灣新劇運動的人與事,猶如日治時期黑 夜中努力展演的流星,遠方的我們只能看見 悄然滑過的細微亮光。本展覽收集流星們的故事,結合多聲道情境劇場重現文化劇演出 的特殊情境,搭配聆聽讀劇裝置、穿越新劇人生大地遊戲與新劇《閹雞》的場景重現,以多面向的展示體驗,描繪流星們的歷史軌跡,邀請觀眾進入日治時期臺灣承載著理想 與浪漫的新劇運動文化浪潮。
【論壇】文化問‧診
今年論壇將深度討論臺灣在日治時期興起的各式非傳統戲曲型式的戲劇,以 1920 年代開始的新劇、文化劇為主要梳理的劇種。活動伴隨閱讀推廣的實體與線上書展,介紹新劇相關的書本與劇目,同時結合新劇代言人、互動式網頁、新劇主題歌謠等活動,吸引民眾進一步認識新劇的歷史與戲劇的魅力。
場次一:新時代大登臺:日治時期新劇運動的發展脈絡
時間| 10 月 1 日(六)14:00-16:00
講師|邱坤良、白春燕
新劇在日治時期是如何進入台灣及其後的發展脈絡?「新劇」又是在何時、如何結束的呢?如果說新劇浪潮已經結束,那麼當代的我們,在此時再度關照新劇的必要性是什麼?
場次二:新潮演劇台灣歌仔戲
時間| 10 月 8 日(六)15:00-17:00
講師|徐亞湘、傅裕惠
臺灣歌仔戲發展百年以來,一直都站在時代的浪頭上,成為一代代民眾重要的流行娛樂記憶,從 內台、唱片、電影、廣播、電視、外台到現代劇場莫不如是。歌仔戲是如何興起的?這百年間歷經了什麼樣的轉變?
場次三:身體的舊儀式與新展演:從臺灣日本殖民時期小說中的傳統民俗談起
時間| 10 月 9 日(日)13:30-15:30
講師|朱惠足、張文薰
在 1940 年代殖民地台灣的小說當中,出現為數不少的傳統民俗場景。日本人與台灣人知識分子,如何再現台灣在地社會的儀禮文化實踐?他(她)們將其視為形式性的身體展演,還是真實的情感表現?與中日戰爭、皇民化運動的時代背景又有什麼樣的關係?本對談將探討相關文本如何呈現帝國的種族與文明化論述、殖民現代性、民族/民俗本真性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場次四:當新劇不新:戰後的臺日劇場、民眾思想與社會介入
時間| 10 月 9 日(日)15:30-17:30
講師|羅皓名、汪俊彥
蓬勃於大正民主時期的新劇作為該時代的啟蒙媒介,擔負了傳遞革新政治理念的任務。1920 年代至今的百年,已然不新的「新」劇其中內涵的社會關懷與介入方式又如何進一步延展形變?從日本地下劇場、帳篷劇場乃至臺灣小劇場運動、民眾劇場對新劇的回應,或許可從「表 現」的世界中析出現實歷史的軌跡,以及貫穿其中的思想旋律。
【售票演出】英雄再現-蔣渭水
時間|10 月 15 日(六) 14:30、10 月 16 日(日)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陣容|林祉淩、廖欣慈、潘麗君等
票價| 300 / 500 / 800 / 1000
為紀念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等臺灣先賢創立臺灣文化協會,帶領當代青年仕紳與知識份 子啟蒙臺人文化思想,新文化館邀請蘭陽戲劇團演出《英雄再現 - 蔣渭水》,透過傳統戲曲闡述 蔣渭水與生俱來的鄉土關懷,演繹手法揉合傳統戲曲和現代劇場美學,為戲曲注入新氛圍。
妻子石有是渭水先生的青梅竹馬,紅粉知己陳甜則是他社運路上的夥伴。在社運歷程裡,蔣渭水認為必須革除陋習、提升文化,傳播自由平等的人權思想,讓臺灣人有尊嚴地生活。然而,其卻因病英年早逝,而他一生的風範長留在臺灣人心中……
【戶外市集】本島音樂會市集
時間| 10 月 15 日(六)11:00-18:00
地點|大稻埕永樂廣場(臺北市迪化街一段 21 號)
音樂、舞蹈、戲劇輪番登臺隨性搖擺。在週末的秋日午後,看演出、逛市集,在古意及新味交融的迪化街永樂廣場,享受好時光,自在 Chill 起來!
陣容包括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得主羅思容、手風琴演奏家蔡偉靖、吉他手黃宇燦、 演奏家周意紋、搖擺舞團、雞屎藤舞蹈劇場等,一起帶來兼具臺灣多元文化特色的演出。
【戶外市集】新文化小市集
場次一:以 1920 年代風格精神為主題,精選手作文創、風格選品、古物古著
時間| 10 月 1 日(六)至 10 月 2 日(日)10:30-17:00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 樓戶外廣場
攤位|行動一人郵遞、夏樂果實 vintage jewelry、停看聽音響唱片、西西織物、埕裡商行
場次二:書籍、刊物、小誌,展售以臺灣人文地景為主題的出版品
時間| 10 月 29 日(六)至 30 日(日)10:30-17:00
攤位|薰風季刊 台日の絆、臺灣商務印書館、基地書店 Basisbooks
【街區講座】文化自造夜,在日常體驗文化
2022 年的文化自造夜,以新劇/文化劇為經,以 1920 年代日常為緯,經緯相織,邀請民眾 從復刻臺菜、茶行體驗、古寫真及讀劇會,貼近 1920 年代,參與新劇的成員生活日常,感知年 代氛圍,並取得知識性、體驗性與趣味性收穫。
場次一:餐敘聚會吃什麼? 蓬萊閣菜色復刻 ft. 山海樓
時間| 10 月 8 日(六) 12:00-14:00
地點|葉晉發商號 1 樓
主講|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德興(臺菜師傅、曾於蓬萊閣拜師學藝)
本場活動與米其林 1 星餐廳,師承蓬萊閣老師傅黃德興手藝的山海樓餐廳合作,推出限量新文化月手路菜體驗餐盒,讓民眾在聆聽講座之餘,也能認識臺菜和蓬萊閣的歷史脈絡。
場次二:喙角全泡 kín 啉茶!臺灣茶與大稻埕
時間| 10 月 21 日(五)19:00-21:00
地點|有記名茶茶廠
主講|王聖鈞(有記名茶第五代經營者)
連克(國史館助理編修)
茶葉是當時文人聚會不可或缺的良伴。本次與知名茶行有記合作,透過實地參觀,想像百年前大稻埕日夜運轉的茶行盛景。同時透過專業講師的引領,一邊動手泡茶,一邊理解大稻埕茶葉貿易發展史與戲窟文化的發展。
場次三:一秒即永恆,寫真二三事
時間| 10 月 22 日(六)19:00-21:00
地點|米凱樂啤酒吧(臺北市南京西路 241 號)
主講|王子碩(「臺灣古寫真上色」發起人、聚珍臺灣總監)
王子碩先生運用進行日治時期著名攝影家-李火增的作品,進行考證及上色。透過他的分享及現場示範,引領民眾一起想回味 1920 年代的時空。
場次四:讀一本百年前的劇,換你登臺! ft. 夾腳拖劇團
時間| 10 月 29 日(六)19:00-21:00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樓特展室
主講|周羿及夾腳拖劇團
1920 年代新劇/文化劇在臺登場,不僅從日本、中國尋找適合的劇本,臺灣的創作者亦嘗試著劇本的創作與編寫。其中,發起臺灣文藝聯盟的張深切便曾編寫數部劇作,留下〈落陰〉等劇本。 本次與夾腳拖劇團合作,以「讀劇」的型式,邀請民眾透過劇本的朗讀與嘗試演出,使民眾更加接近新劇/文化劇。
【特別企劃】微醺感講座~酒吧串連
邀請大家在秋涼的夜晚走進大稻埕,聆聽具有不同專業的講者開講,談劇本、古寫真、刊物...各家酒吧也特別推出特調,邀請大家以「新劇調酒」打開感官,聆聽講座的故事,體驗百年氛圍。
◎支持在地店家,本系列講座入場需低消飲品1杯
場次一:治警事件劇本創作發展分享
時間| 10 月 13 日(四) 19:00-21:00
地點|Antique Bar 1900
特調|良心的戀愛
主講|思劇團
場次二:一秒即永恆,寫真二三事
時間| 10 月 22日(六) 19:00-21:00
地點|米凱樂啤酒吧
特調|終身大事
主講|王子碩
場次三: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館刊新書座談
地點|沃森
主講|李明璁
場次四:從《閹雞》到《仲夏夜汁夢》:十五年的劇場一夢
時間|11 月 6 日(日) 19:00-21:00
地點|漂浮台北
特調|黃金與美色
主講|呂柏伸、柯智豪
【podcast】有聊者大會,名家開講
邀請各擅勝場的名家,以 1 集 30 分鐘的節目長度,回顧百年前新劇登臺的時代。
EP1 新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與舊文化拚場? ft. 臺灣熱炒店
主講|白春燕(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兼任教師)
EP2 用新文化跟舊文化拚場
主講|朱宥勳(作家)
EP3 相約看劇:日治時期的商業劇場
主講|徐亞湘(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暨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教授兼主任)
EP4 風靡大眾婦女,與新劇拚臺的歌仔戲
主講|劉秀庭(歌仔戲編劇、「水月演劇社」團長)
EP5 用一座場館,說一段百年前的社會運動 ft. 寶島少年兄
主講|許美惠(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
EP6 張深切,與他的劇本創作
主講|明毓屏(編劇、小說家)
EP7 靈安社、北管與舊民俗下的新文化
主講|林承緯(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兼文化資源學院院長暨文新博班主任)
EP8 阮用戲劇繼續拚!新劇使命的延續
主講|汪兆謙(阮劇場團長/藝術總監)
EP9 在現時,以母語文化,繼續拚場
主講|鄭順聰(臺語工作者)
EP10 從百年前談到現在的女性自主
主講|吳佩珍(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書展】無書者大會,書展接力賽
從圖書館到實體書店,無書者大會全面啟動,展開書展接力。
圖書館:
展期| 10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臺北市民生西路 198 之 20 號 4 樓)
1920 年代伴隨各種思潮的引入,台灣開始檢視自我文化的主體性構成。而戲劇早在清領時期經過百 餘年的發展,直至日治時期面臨各種「新」的事物,在彼此激盪交會的過程中,既有的戲劇產生了質 變:無論是與前衛主義、民族自決等概念對話,或是新文學與電影技術,都使戲劇在形式、創作題材 與受眾與過往有顯著的差異。本次書展以新劇為核心,旁及台語片及新文學,從特定的切面讓大眾對台灣文化有進一步的理解。
書店:
展期| 10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 (讀派 Tho̍k-phài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15 日)
地點|三民書局 復北店、三民書局 重南店、永樂座、讀派 Tho̍k-phài、左轉有書、Bookstore 1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