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問.診|2024帶狀講座
【數字裡的城市歷史──統計之眼看大稻埕的社會經濟變遷】
#文化問診 #統計史 #大稻埕
一般人最常接觸到的歷史研究,是透過文字的敘述和圖像記錄,讓後世的人能夠想像過去曾經發生的事件與場景。然而從統治管理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城市,乃至於地區所存在過的人事物,都可以透過數字被一一記錄下來,甚至成為檢討過去、預測未來的依據。這些統計資料包括人口、經濟、氣候、犯罪等各式各樣的紀錄,經過年復一年的累積,在統計學者的眼中,這些數字所述說的也是相當可信、值得推敲的歷史事實。
想要認識日治時期臺北市的城市發展,或許可以看看當時留下的「臺北市統計書」。資料中的財政部分記錄了臺北各町每年的生產金額,從數字增減中能夠看到區域發展的消長。以1931(昭和6)年的資料為例,可以看到大稻埕各町的動產、不動產價值很高,顯示這裡的居民身價不凡;產業發展以工商業為主,產值也比其他區域高,是當時臺北的主要發展區域之一。
「統計之於國家,就像是指南針。」在本場講座中,國立臺北大學的林佩欣老師將從統計調查史的角度出發,帶領大家從數字中找線索,討論政府如何利用調查所得的數字,當作治理國家的有效工具,讓臺灣從十九世紀開始一步步邁向現代化,並透過各種統計數字和資料來看隱藏其中的大稻埕城市區域史。
主講: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時間:8月3日(六)14:00-16:00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二樓活動教室
☆☆ 報名連結:請詳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