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5春節開館時間
【政策宣導】2025台北燈節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政策宣導】衛生局「心職場 心生活」,教你辨識健康的職場環境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7》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熱門關鍵字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熱門關鍵字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5春節開館時間
【政策宣導】2025台北燈節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政策宣導】衛生局「心職場 心生活」,教你辨識健康的職場環境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7》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
首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1920年前後,留學帝都的臺灣學生在大正民主氣氛感染之下,愈發關心政治,更嘗試組織廢除《六三法》(該法授予總督行政、立法、司法特權)的運動,以霧峰仕紳林獻堂為領導。然而,林呈祿認為六三法一旦遭撤,就等於認同帝國法律施行於臺灣,豈不是呼應了總督府的內地延長主義?
就在1919年的3月1日,主張朝鮮脫離帝國統治的人在京城府(今首爾)發表獨立宣言,多個城市發生遊行示威,參加者高達兩百萬人,不久便被朝鮮總督府鎮壓,最終有近萬人傷亡;而抱持同化立場,主張朝鮮人可選舉成為帝國議會代表的閔元植,在1921年前往東京請願時,被朝鮮青年梁槿煥刺殺身亡。
上述事件的衝擊,讓臺灣青年陷入「獨立」與「同化」兩條路線的抉擇障礙。1920年底,經過一番激辯,林獻堂等人決定以第三條路線─「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本島人選舉議員)為目標,由林呈祿撰擬請願書。1921年1月30日,林獻堂、葉榮鐘等人與東京臺灣留學生共178人完成連署。依據《議院法》第62條規定,請願必須要有議員介紹,透過曾為蔡培火施洗的植村正久牧師引薦,江元素六(貴族院)、田川大吉郎(眾議院)同意擔任介紹議員,並將此案送進帝國議會審查。
時任臺灣總督的田健治郎在1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他曾召見林獻堂、蔡惠如、林呈祿和蔡培火,說明總督府對於議會請願運動的看法:一、總督的委任立法權,是為維持臺灣特殊性,保護臺人福利;二、總督府評議會,是反映民意與輔助總督施政的輔助機關;三、設置臺灣議會違背帝國統治方針,斷然不可。
諸多親近官方立場的媒體在請願期間,批判林獻堂一派是謀求獨立的革命家,誤導了大眾,而參與請願的人都是「賣名者」(沽名釣譽之意)。由於帝國官員、議員多持反對意見,請願得到了「不採擇」。對此,林獻堂在東京受訪時表示遺憾,也對媒體的言論感到意外。
在第一回的請願失敗後,林獻堂等人仍持續「合法」推動設置臺灣議會,而後成為了日本時代臺灣歷時最久(1921-1934)、次數最多(15回)的政治運動。
▲參考資料
1.陳翠蓮,《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春山。
2.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晨星。
3.《田健治郎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日記資料庫。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校史與特藏 葉榮鐘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