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5春節開館時間
【政策宣導】2025台北燈節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政策宣導】衛生局「心職場 心生活」,教你辨識健康的職場環境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7》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熱門關鍵字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下方連結
:::
上方連結
本館Facebook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熱門關鍵字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分享至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公告
【公告】2025春節開館時間
【政策宣導】2025台北燈節
【公告】新文化館因應颱風季之休館原則
【政策宣導】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政策宣導】衛生局「心職場 心生活」,教你辨識健康的職場環境
【政策宣導】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活動】臺北140,臺北一百式
【公告】113年本館志工招募錄取及備取名單
【政策宣導】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
【政策宣導】火災避難宣導
【政策宣導】內政部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
【政策宣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處要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
【政策宣導】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宣導
館所活動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申請
本館簡介
本館緣起
建築沿革
館所宗旨
館徽
參觀資訊
參觀指南
導覽服務
樓層介紹
交通指南
展覽資訊
常設展
當期特展
特展回顧
文創出版
年度特刊《掛號7》
史料選編《大人本事:臺北北警察署史料選編 ‧ 第一輯》
年度特刊《掛號6》
年度特刊《掛號5》
年度特刊《掛號10X10》
年度特刊《掛號3》
年度特刊《掛號2》
開館特刊《掛號》
歷年出版品
文創商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月30日 第一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1901年3月4日 臺灣第一飛行士 謝文達 出生
1926年4月4日 文協活動寫真隊 臺南首映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
1884年4月28日 辯護士 蔡式穀 出生
1924年7月3日 全島無力者大會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發行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移至臺灣發行
1930年8月17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1年8月23日 蔣渭水葬禮
1934年9月2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止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5年10月22日 二林蔗農事件
1923年12月16日 治警事件 全島大檢舉
大稻埕走讀推薦
渭水驛站-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2022年)
新文化館-走讀活動回顧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the Museum
Visitors Information
Museum Activities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Publications
:::
首頁
新文化史上的今天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1920年代,帝都東京與本島臺灣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汲取了自由民權、民族自決等新思潮,透過仕紳支持,紛紛展開向帝國爭取臺人權益的行動。1920年10月17日,謝文達返臺後的首場鄉土飛行表演,成了臺灣主體意識發展的催化劑。當時開設大安醫院、文化公司的蔣渭水,在醫學校學弟李應章等人勸進之下,決定組織大團體,並邀請林獻堂參與,號召民眾加入。
1921年7月,蔣渭水、吳海水和林麗明三人,拜訪警務局長川崎卓吉,重申他們的組織只是文化團體,絕不涉足政治;並向臺灣政界、警察機關與新聞媒體發送資料,尋求支持。1921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禮堂舉辦創立大會,出席會員計有三百餘人;現場亦有醫學校前後任校長高木友枝、堀內次雄,以及臺北北警察署署長近藤滿夫等日人出席。
以「謀文化之向上」為宗旨的文化協會,作為蔣渭水口中的文化治療機關,開立了讀報社、文化講演、活動寫真、講習會和夏季學校等「處方」,用以根治臺灣智識營養不良的病症。這群被稱作「bûn-huà--ê」(文化的)的文協成員,他們傳播新知、批判時政的言論,自然引起總督府的高度關注,像是面對文協講演有如葉榮鐘所稱迎媽祖盛況之時,警察臨監更是頻繁,聽聞不當言論就會大喊「中止」,或著「檢束」講者、聽眾到拘留所,甚至是藉著站在官方立場的《臺灣日日新報》或「有力」人士等御用一派,以言論抨擊文協,這些事件屢見於《臺灣民報》之上。
文化協會的成員,若以社會階層來看,幹部是以地主仕紳為主,會員則是學生比例較高;如果加上縣市出身地,中部的彰化人佔最多,例如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因此被御用一派評為是思想惡化之地。階級與思想的歧異,使內部成員開始爭論要維持體制內的既有路線,抑或是走向結合工農大眾的解放運動,最終導致文協分裂,由連溫卿、王敏川等左派青年取得「新文協」的主導權。
面對文協分裂,總督府繼續採用分化、造謠及誘導方式,裂解「bûn-huà--ê」的反殖民能量,造成林獻堂選擇暫時離開臺灣。出走的文協舊成員則另起爐灶,相繼成立「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以各自的方式實踐理想。但是1930年代的總督府,開始加強對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管控。
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臺北北警察署宣告解散,不久蔣渭水因傷寒病逝,「bûn-huà--ê」再次聚首,卻是齊聲悼念戰友的離去。同年6月,新文協受到官方對於左派團體大檢舉的波及,臺中本部與各地支部暫停運作,後續無力再起,為文協十年奮鬥的歲月畫下了句點。
▲
音樂欣賞─〈臺灣文化協會會歌〉
1.(始政紀念日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點心擔合唱團 演唱)
https://audio.nmth.gov.tw/....../ecac4148-9e1d-43a7......
2.勇敢なる水兵─渭水春風(舞臺劇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cUq5ab63U
▲
參考資料:
1.葉榮鐘,《日據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晨星。
2.陳翠蓮,《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春山。